在AI视频生成领域,Sora2发布后小半个月,谷歌就更新了视频模型veo3.1,发布时间接近,很多人也借机对比两者的优缺点,虽然两款模型都具备强大的文字转视频能力,让用户只需输入一句描述,就能生成高质量、具备电影感的动态画面,但两者在视频质量、风格控制、使用门槛上仍存在一定的差异,本文将对比两者的不同,并且带来一些使用技巧。
一、Sora2和veo3.1对比
1、模型能力差异
从架构层面来看,Sora2在训练中强调对物理世界的模拟——OpenAI在其官方介绍中指出,Sora2在物体刚性、重力、流体运动(如桨板上的后空翻、冰上旋转等)上表现更自然、符合物理规律。
而Veo3.1则在prompt拟合及图像参考一致性上下功夫,它支持“reference-to-video”多帧一致性机制,以及更好的prompt一致性控制。
2、生成时长
在生成时长上,Sora2默认时间是5-10秒,pro可拓展到60秒,而veo3.1的默认时长是4-8秒,可以拓展到148秒(最多20次),不过veo3.1的生成速度会更快,而且利用先前发布的NanoBanana也可以形成由图像到视频的创作闭环
3、prompt控制
Veo3.1支持多模态输入(文本+参考图像/起始帧/结束帧)来控制生成内容与风格,这使得创作者在控制角色外观、场景构图时有更多自由度。
Sora2虽然支持上传图片作为“用户头像/cameo”或风格参考,但在prompt参数化控制(如调整光照、镜头参数)方面,尚未公开有像Veo那样的精细control接口。
4、价格
Veo 3.1可以在Gemini API 以及Flow上面付费使用,在价格方面,Veo 3.1标准版是0.4美元/秒,Sora2则是0.1美元/秒,Sora2-pro是0.3美元/秒(720×1280),如果是1024×1792的分辨率,价格将会是0.5美元/秒。

二、AI生视频有哪些技巧
1、选择合适的模型
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的AI生视频模型,每一种都有各自的优势,想要生成符合预想的视频,建议是在前期了解不同模型的特点,避免后期反复调整,比如说:Sora2目前偏向故事叙事、人物动作类内容,生成逻辑强、时序稳定,由于其属性有些类似TikTok,所以在娱乐向内容上会更具备优势。
而Veo 3.1会更适合广告、短片、视觉艺术等对画面光影要求高的内容,此外,官方通常提供不同入口(企业API、创作者计划、或ChatGPT/VidFX实验室),建议提前申请访问权限,并确认账号地区支持情况。
2、提升Prompt细节
想要AI生成的内容符合要求,最重要的点就在于你给出的关键词指令能否被理解,以下是一些写prompt的技巧:
- 结构清晰:建议包含人物+场景+动作+光效。例如:“a young woman running through neon streets at night, cinematic lighting, 4K, slow motion”
- 使用影视标签:如“cinematic lens”、“volumetric lighting”、“hyper-realistic”,风格标签十分重要,可以帮助你获得更加电影质感的光影效果
- 控制时长与风格:添加“30s short film”或“in Pixar style”能帮助AI更好理解创作意图

3、优化生成环境
AI视频生成对网络环境要求较高,网络波动、带宽不足,都会导致模型出现各种问题,比如视频生成中断、画面逻辑错乱(AI降智)、Prompt理解不全、帧率不稳定或输出失败,一般在使用AI进行视频或是图片生成的过程中,需要尤其注意IP纯净度问题,如果是被人滥用的IP,可能直接无法打开,更别说是内容生成,建议和我一样搭配IPFoxy家的代理去体验Sora2/veo3.1,生成的效果还是蛮稳定的。

三、总结
两大科技巨头在视频生成领域持续深耕,对于我们这些用户来说,生成视频的效果和效率也在不断提高,无论使用哪一款AI模型,都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网络与账号环境,提高视频生成的质量。


